田卢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动沈抚制造业协同布局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沈阳错位发展,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造升级“老字号”,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推动石化、冶金、装备等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焕发新活力,形成新动能。截至目前,已从供需2端协同发力,面向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16个重点领域,先后完成2轮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摸底工作。梳理供给侧重点企业42户(含21户家具供给企业),供给设备50种(含5中家居类产品);需求侧重点项目127个,总投资93.3亿元;拟淘汰老旧设备0.5万台(套),拟更新设备0.7万台(套)。围绕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荐21户企业38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贷款需求合计39.8亿元。支持数字赋能传统行业,推动20个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建设,建成石化、冶金、医药等行业典型场景项目30个,新钢铁2个场景入选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建成5G全连接示范工厂,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深度开发“原字号”,依托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石化行业延链补链强链,服务石化公司乙烯扩能等项目加快前期准备,加快高新区乙烯、丙烯、石蜡等8大产业链加快发展,为沈抚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原料保障。支持冶金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冶金行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推动特殊钢高合金小棒材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增加产出。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成功主办“沈抚同城化”和都市圈建设会商暨两地产业协作对接会,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企业与头部企业协作配套。全年“走出去、请进来”34次,先后到徐州、天津、常州等地招商洽谈项目22个,新签约项目8个,签约额38.85亿元。今年制定了《顺城经济开发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试行)》。
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清原抽水蓄能、日晟光伏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产值增量。加快建设高新区生物医药、锂电池等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场景优势和数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服务平台“链上抚顺”正式启动运行;2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建成投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注册企业535家、标识注册量超2.26亿个、标识解析量2亿个。
二、强化人才培养交流
积极招才引智。积极面向沈阳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通过实施“带土移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抚顺英才计划”,吸引沈阳都市圈优秀人才向我市集聚,为增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2023年,我市5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高端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以服务“五个抚顺”建设为主线,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与高新区管委会、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组建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助力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入匹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抚顺高新区签订“共建大国工匠培训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投资20余万元进行基地建设,为推进双师队伍建设及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供有利途径,切实有效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三、强化政策支持
修订出台《抚顺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双进双促”,发挥中省直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协调解决涉企问题50余个,梯度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抚特钢被评为第八批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抚顺青年创业基地被评为2023年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58户企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支持,年度减免税额5993万元;17户企业、9个项目共获批“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奖励资金1455万元。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持续推进化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截至目前,我市备案的18家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中12家联盟主体企业已与沈阳都市圈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效果显著。抚顺新钢铁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2022年共同建设的“辽宁抚顺新钢铁钢铁冶金长流程碳中和中试基地”入选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相关建设项目被列入辽宁省“科技引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清单。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共建的“辽宁抚顺特钢冶金新材料产学研联盟”,其合作项目获批辽宁省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
感谢您对推动沈抚制造业协同布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16日
附件下载: